各有关单位:
中国外文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2025年国际传播研究课题项目。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中央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着力研究党和国家外宣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推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国际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引领。
二、招标单位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具体组织实施单位为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外文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等。
三、招标对象
主要包括国内外高等院校,部委直属单位,研究机构和国际传播机构。多单位或多人联合投标的,需确定一个牵头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鼓励跨学科、跨地区、跨单位联合投标。
四、课题安排
本批招标课题共设立6个研究板块37个公开招标选题方向(见附件1),经评审择优录取。
五、投标资格要求
1.投标单位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需确定本单位业务骨干作为课题负责人。
2.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3.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所负责课题实施全过程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投标申请。
六、投标项目要求
1.投标项目要突出研究重点,项目设计不宜过于宽泛,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框架设计、研究思路、主要观点等方面具有独创之处。
2.课题成果须能够体现一定的学术水准和政策水平,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
3.项目完成时限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除语言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课题周期为2年外,其他课题应在2025年11月完成。
4.预期研究成果的规模和数量应科学合理,确保学术质量和水准,多出精品力作。
5.投标项目要重视课题成果的转化使用,需明确转化效果及量化指标,比如报上级机关决策参考、转化为传播产品或具体项目、正式刊发论文等,为国际传播实践提供参考助力。
七、时间安排
1.发布公告
时间:2025年5月
通过中国外文局网站(www.cicg.org.cn)等渠道发布研究课题招标公告及招标信息。
2.课题申报
请申报老师于6月9日上午12点前将电子版申报书发送至社科部邮箱xmk@nankai.edu.cn(请在邮件题目中注明“2025年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研究课题申请+课题名称”字样),待社科部审核无误后,于6月12日上午12点前将纸质版申报书报送至社科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302(纸质版份数需老师们根据附件1中的联系方式自行确认),申请书使用A4纸打印后签字盖章。投标人可严格以选题方向为题申报,也可以在选题方向框架下自行命题申报。投标单位根据各自的研究优势申报课题,每家单位每个研究板块投标数量不超过2个,同一课题内容只能在本年度中国外文局统一招标的研究课题中单次申报。投标截止日期后递送的投标文件将不再受理。
3.课题评审
组织实施单位组建评审委员会完成全部课题评审工作,并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确定课题中标人。
4.立项通知
根据中标结果向中标人发送立项通知书,未中标者不再另行通知。中标结果在中国外文局网站公示。立项通知书预计2025年7月发出。
5.签订协议
中标人持立项通知书与组织实施单位签订研究课题项目协议书。
6.考核验收
语言教学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课题需提交如下成果:
2026年7月底,提交不少于8000字的中期检查报告。
2027年7月底,提交不少于1.5万字的结项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材料。
其他研究板块每项课题需提交如下成果:
2025年8月底,提交不少于3500字的阶段性专题成果报告。
2025年11月,提交不少于1.5万字的结项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材料。
八、课题研究经费
课题负责人提交的预算明细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单位对中标课题提供一定经费资助。
九、其他事项
责任单位和投标人要加强审核,切实把好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投标人要弘扬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凡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违规违纪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参评资格,如获中标一律撤项,3年内不得申报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研究课题。
课题成果归属中国外文局及组织实施单位,中国外文局及组织实施单位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对成果进行补充修改并上报相关部门使用。
此公告解释权归中国外文局。相关事宜可与组织实施单位联系人沟通询问。
社科部联系人:白常霖
社科部联系电话:022-2350242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