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聂际慈 通讯员 崔晓晓)6月12日至14日,第七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与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包括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内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演化语言学最新进展。

  《中国语言学报》主编王士元,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曾志朗,法国国家科学院教授、著名汉学家贝罗贝等参加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演化语言学,又称历时语言学,是通过梳理语言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研究其历史性发展的学科。演化语言学一般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研究问题。演化语言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科”,而是“跨学科”研究,整合了演化生物学、遗传学、分子人类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

  据介绍,考虑到研讨会的跨学科特性,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生疏可能会影响交流讨论,今年的正式研讨会前,举办了系列基础讲座,内容包括遗传基因原理与成果、脑成像技术原理及分析方法、考古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复杂系统及数据算法、实验语言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为期两天的正式研讨中,与会学者不仅着眼于汉语母语人群使用汉语(包括方言)语音、语调、语义的历史演变,也针对外国人对汉语的习得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引入了“脑神经”“建模”“染色体”等理科元素,探讨了双语处理的脑神经理论、基于语境的说话人归一化的脑机制、名词与动词语义的神经认知对比、人类族群的分化和混合等交叉学科议题。此外,网络新兴热词的语义演变、腭裂术后儿童的鼻音异常康复等紧贴大众生活“接地气”的话题也成为会议研讨的热点。

  主办方表示,语言学者的天职是解开语言之谜,揭开语言演化之谜。从最远古的语言产生到最现代的大脑机制,都汇集成了演化语言学的洪流。在这一方向上,语言的系统性和社会性完美整合,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高度统一,研究语言也就是研究人类自己。

  据了解,在王士元的倡议下,2009年第一届国际演化语言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该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七届,此前曾在广州、天津、上海、北京、香港、厦门等多地召开,成为了推进中国语言学与国际语言学界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桥梁,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