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荆克迪)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开幕。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展的几个问题”主题报告。做主题报告的还有武汉大学原校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陶德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克勤,《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等出席并致辞。全国1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逄锦聚教授的主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要不要建设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二、坚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把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展的根本目的。

  逄锦聚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要不要建设和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和发展得更科学更完善。从历史的长河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和传承了优秀中华文化传统,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从近代和当代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以更大的理论自信和自觉,为建设、发展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那种主张照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取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

  逄锦聚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三要借鉴和吸取世界人类文明成果;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逄锦聚提出,建设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要通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发展,一方面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反映人民群中的根本利益,把国家急需摆在首位。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发展规律,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要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适应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两大主要问题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研究和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促进我国的开放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面向世界,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吸取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并善于采用世界各国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当然,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最根本的还在于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这是基础。所以,哲学社会工作者,在直接努力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自己的劳动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