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崔文芊 张美玲 摄影于泉涌)由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组织发起,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于2013年4月26日至28日在我校召开。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第一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约翰·范·本特姆(Johan van Benthem)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荷兰、美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瑞士、新西兰及我国港台地区学者,大陆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度讨论由国内外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逻辑思想史手册》。

  龚克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有丰厚的哲学思想底蕴。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特别是在世界逻辑发展大背景下和中外比较中研究中国逻辑史,对推进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特质,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龚克指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南开对西方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积极努力。南开的创始人严修先生在100多年前主持清朝学部期间,设立名词馆,邀请严复先生编纂《辨学中英名词对照表》,为逻辑学在中国的规范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逻辑史研究与教学在南开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形成具有南开特色的治学传统,建立了广泛且具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培育了团队,使之成为具有优势的特色学科,培养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坚力量。

  龚克强调,逻辑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培养优秀的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是以“公能”为特色的南开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期望这次会议能够在推动逻辑史研究的同时推进逻辑学的教育。

  《中国逻辑思想史手册》顾问、荷兰斯宾诺莎奖获得者、阿姆斯特丹大学约翰·范·本特姆(Johan van Benthem)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世界各地本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专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共同推进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有广泛的意义。

  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分别发来贺信。比利时鲁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卢卡斯·蒂埃里代表参会人员致辞。《手册》出版单位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北京代表处编辑总监李琰女士到会祝贺,并向南开大学哲学院赠送了该社最新出版的逻辑学著作与杂志。哲学院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对南开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科的发展做了全面介绍。

  在本次会议上,中外学者就中国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充分讨论,并对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以及研究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为《手册》修改与定稿打下了良好基础。逻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同与会专家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充分地了解了国际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

  会议期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李哲贤教授、瑞士洛桑大学汤姆泰勒曼斯教授分别进行了两场讲座。

  《中国逻辑思想史手册》由我校哲学院翟锦程、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哲学系谢立民(Jeremy Seligman)共同主编,将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向全球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