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荆克迪)7月1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经济学年鉴2014-2015》出版发布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认为,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国特色经济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学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经济学年鉴》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是记录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见证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形成与完善的编年史,该年鉴的连续出版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势具有参考价值。

  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很多改革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主要有,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辩证法的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顶层设计和地方试点相结合,改革要注重整体性、协同性等等。这一系列的精神已经成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年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学界应该用中国特色的思维逻辑、思想体系和分析框架来总结这样的经验。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时,通过采取习近平总书记所述的改革方法论,再加上经济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出正确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结论。我们不仅要有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也应该对全世界的经济学作出中国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中国的经验和方案。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说,中国特色经济学是整个经济研究及经济学界的事情,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需要立足中国实际问题导向,经济学者需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理论贡献。另外,学术界在解释中国实际之时,应该大胆创新,有一些新的表述。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要需要一个明确目标,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也应该是周全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特别重视方法问题,方法是创新的基础,罗列一大堆事情的研究是不必要的。要特别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资源,即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在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样一个历史使命时,对于古往今来的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都必须融会贯通。

  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会上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背景及“三校一部一局”的协同创新工作进展,并做《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和范畴提出来,是突破性的创新。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国内一些学者片面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存在性和价值,否定了后发国家自己的经济学,这两个否定是西方发达国家霸权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绝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政治经济学一个学科的事情,各个学科都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政治经济学本身这个学科作为二级学科,应该吸取各个学科的优长理论和有益成分。

  逄锦聚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此做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建设适应21世纪时代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反映时代要求,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也要为全人类服务。

  逄锦聚指出,要达成上述目标,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是要致力于研究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第二是要在研究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特定国情下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特定基础上,解释包含一般性和与其他国家共有的发展规律。第三是要尽可能研究各国的发展道路,吸收借鉴各国的经验和成果,致力于研究21世纪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第四是要研究中国经济与政府的关系。

  中心理事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林岗,中心理事暨学术委员、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张晓山、汪同三、金碚、王国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发言,就如何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中国经济学年鉴》是反映中国经济学研究与进展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的专业学术年鉴,迄今为止已连续出版7卷,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显著。《中国经济学年鉴2014-2015》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内经济学界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的主要动态和信息,国内共有近40家经济类专业学术机构的专家参与本卷年鉴的撰写工作,体现了年鉴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其稿件的遴选机制方面也进行创新,对年度内重要学术论文与著作的遴选实行国内顶尖学术期刊与经济类出版社推荐制与编委会票选制,充分体现了客观、公平、优中选精的原则,同时选介了多篇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数篇为中国经济学家与国外同行的合作结晶,从侧面反映出在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的努力下,国外学界认识中国问题、中国理论的水平不断提升。

  中心理事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赵芮,中心理事暨常务副主任景维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中国经济学年鉴》编辑部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春学等出席会议。来自多个高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各研究所科研处、《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多家国内经济学领域权威期刊以及主流媒体的代表共80余人参会。会议由李扬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