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语言学师生合作的研究论文在国际语音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Phonetics上发表,论文题为:《Pho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nouns and verbs in their typical syntactic positions in a tonal language: Evidence from disyllabic noun–verb ambiguous words in Standard Mandarin Chinese》(声调语言中名词和动词在其典型句法位置上的语音差异:来自汉语普通话双音节名-动兼类词的证据)。论文在线网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544702300030X



  该论文研究了汉语的名词和动词的声学差异。关于名词和动词是否在声学实现上有差异一直存在争议,其中一种强烈的观点认为名词和动词的声学差异是其他过程的附带现象,比如词类在句子中的位置、韵律边界、词频等,而非词类本身导致的。汉语作为形态简单的语言,为这个议题的研究提供了显著的优势,这意味着在研究中名词和动词可以保持同形而无需考虑形态变化。同时,汉语作为声调语言,也为词类的声学差异补充了更丰富的声调语言研究视角。

    

  该研究通过控制各种实验变量,通过统计模型分析发现动词和名词仍然存在差异:汉语名词的第二个音节比动词的第二个音节更长,名词的两个音节的基频更高、音强更大。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语音差异可能由其自身的词类驱动,并非其他过程的附带现象。论文分析认为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语音差异可能来自于它们储存在心理词典中的信息负荷和音节数量的差异。


  论文第一作者为文学院冉启斌教授,通讯作者为汉语言文化学院夏全胜副教授。该论文作者还包括汉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生高凯(已毕业),文学院博士生梁煜珠,德国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iel, Germany)的Søren Wichmann教授。


 《Journal of Phonetics》是国际语音学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今年已创刊98年。该刊在SSCI和JCR中均被纳入一区,目前在300多种语言及语言学期刊中排名第五(JCI指标排名:5/372)。  (文学院供稿)